統籌城鄉的實質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均衡城鄉公共資源,讓城市和農村有同樣的待遇。作為擁有1400萬人口的大都市,成都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特色。正是基於這一市情特征,成都才決定把統籌城鄉改革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正是因為成都的工農城鄉結構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典型意義和標本價值,國務院才把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定在成都。經過多年統籌城鄉改革的探索創新,成都在統籌城鄉規劃、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創新等方面,進度已經在全國領先。
  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民的財產權利,讓農民的資源能轉化為資本;構建農村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建立健全現代社會治理的制度體系,讓農民自己能夠當家做主;完善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讓農民能夠享受和城裡市民一樣的配套待遇……在統籌城鄉改革的路上,成都市緊緊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等方面尋求突破。
  今日聚焦>>>
  產權制度改革
  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才能將‘本本’變‘本錢’,實現農村資源資產化、資本化。”據市統籌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繼續開展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生產用房所有權、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林業設施所有權、規模流轉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登記頒證工作;同時要推進集體經濟股份化,使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徹底明晰,切實保障農民分享集體資產的權益。“只有抓好確權頒證,要素流動才有基礎。”該負責人表示。
  確權之後,我市將推動市、縣、鄉、村農村產權管理服務機構建設,完善全市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信息發佈平臺,以及培育產權價格評估、交易擔保等中介機構,促進產權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從機制入手,我市還鼓勵農民自願以產權為紐帶組建資產管理公司或新型股份合作社,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建立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的激勵機制,實現農民財產性、經營性、工資性和服務性收入的增長,並通過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確保各項補貼資金兌現到戶,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完善公共服務
  縮小城鄉居民生活差距
  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是要實現從傳統的規模擴張向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轉型,讓農民進城能“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從簡單的身份轉變向平等,到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等待遇的轉變。
  隨便走進成都農村的一個新型社區,這裡不僅有漂亮的形態,小區內還有物管、保安、保潔員,並設立業主委員會,“樓長”“樓管員”“議事會”這樣的現代詞彙會突然從村民的嘴裡蹦出來。這樣一幕幕都僅僅是完善村級公共服務的改革與創新折射出來的一個具體呈現。近年來,我市致力於村級公共服務,積極引導自治組織將資金重點用於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維護、治安巡邏等事項,加強對新農村綜合體、涉農社區集中居住區、老舊院落等重點區域的服務管理,促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在完善社會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醫療、文化、教育……也同步推進建設,今年,我市將通過實施基層文化陣地提升工程和公共文化百千萬工程,啟動村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實施文化惠民;通過實施基層公益性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設備提升工程,完成200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提檔升級;並繼續實施中小學提標工程,全市今年城鄉新增公益性幼兒園60所。
  創新社會管理
  農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在社會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成都市要求,無論啥子項目,項目準備時便要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然後由小組議事會梳理討論、剔除不屬於專項資金範圍內的項目,上報村議事會議決並公示。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村委會是項目的實施主體,村上的監事會對項目進行全程監督;即使在項目完成之後,還要進行嚴格的評議程序,在所有的受益群眾中進行民主評議,項目若有沒達到要求的地方,必須限期整改。
  “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村民自治’‘農村自主管理’發揮實效。”市委統籌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項目專項資金的投入、相關項目的實施,使農村改善民生、促進民主有了很好的載體,實現了村(社區)內生機制的產生,使管理全程能夠更加公正透明。
  下一步,還必須提升基層治理的現代化程度,我市還將依托成都村政學院,建立健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調訓制度,啟動新一輪村(社區)幹部和議事會成員培訓工作。
  名人評說>>>
  統籌城鄉就是
  城和鄉互相促進發展
  (農業專家梁岩,享受國務院津貼)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市統籌城鄉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包括產權制度改革、土地確權都走在全國前列。統籌城鄉,就是“城”和“鄉”的互相促進發展。關於“鄉”,成都市是全國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取得明顯成效,尤其是糧食安全和“菜籃子”“米袋子”工程。成都作為特大城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除了要保障安全供應,也是構築城市生態本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都300萬畝水稻種植,就是一個天然的生態系統;而“菜籃子”工程建設關係成都1400萬人口蔬菜供應,既要為市民提供豐富的蔬菜供應,也要讓農民增收得實惠,這就是“城”與“鄉”的有機結合。
  統籌城鄉應該構建可持續的推進機制。農業是城鄉互動緊密聯繫的紐帶,舉例來講,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直接會刺激社會的購買力,是拉動消費潛在的消費人群。此外,農業發展也會讓更多城市居民有融入農村的體驗,鄉村休閑旅游就是一個最有力的佐證。最後,農產品的流通搶占市場份額,一定程度上也在豐富一個城市的品牌。
  本報記者 粟新林
  前方連線
  全國人大代表任永昌:
  成都統籌城鄉
  是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成都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過去幾年中,探索了很多好的經驗。”任永昌說,統籌城鄉把城市、農村的發展及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均衡推開,把城鄉居民的收入和分配等統籌考慮,成都做得比較全面。“尤其是在農村改革方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頒證等探索在全國都是率先的。”
  “農村分配製度改革,把城鄉收入分配和養老、醫療等統籌考慮,打破了城鄉差異。”任永昌說,從其他發展方面,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不僅工業、商業轉型升級發展很快,而且現代農業也加快發展步伐統籌推進。“在統籌城鄉方面,成都真正體現了均衡發展,是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羅良娟:
  成都為全省推進
  統籌城鄉工作積累了經驗
  在羅良娟看來,成都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經過這些年來的探索實踐,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為全省進一步推進統籌城鄉工作積累了經驗。
  四川省新農保和城居保兩個險種在繳費標準上已實現一體化,同時還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自由轉移接續。今年初,四川省還提高新農保和城居保的繳費補貼和基礎養老金水平,目前正研究兩種制度合併後,便於城鄉居民依據實際狀況選擇適合的繳費檔次標準,實現多繳多得,增強制度的惠民性和吸引力。異地就醫省級數據交換平臺正在加快建設中,計劃在今年底完成,完成後,將會給需要異地就醫的人群解決來回跑的麻煩。
  部門聲音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成都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我市大膽推進併成功實施了“三農”領域的諸多創新和改革,諸如“10個糧經產業新村建設成片推進綜合示範基地”和“成新蒲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帶”建設初具規模,“米袋子”“菜籃子”保障機制建設取得突破,水稻規模化生產獎勵政策全面推開,政策性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等政策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提高糧菜等主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包括在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家庭適度規模的發展,例如家庭農場;繼續對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經營主體扶持引導,在確權頒證基礎上促進農村產權流動,實現資產價值,促進農民增收;圍繞城鄉教育、文化建設、衛生醫療等方面,構建新型農業公共服務體系。  (原標題:統籌城鄉 成都全方位改革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g42lgmmi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