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廣州氣溫驟降。下午5時,晚飯時間到了。在廣州市救助站市區分站里,65歲的徐伯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晚飯,往餐廳里走。
  徐伯來自東北。2003年,他把老家的房子賣掉,來到廣州幫兒子做汽車配件生意。然而不到5年光景,兒子生意失敗,賠光了所有積蓄後,人也消失了。起初徐伯並沒在意,以為兒子會回來,但後來卻再也沒有見到他。
  “兒子、兒媳婦的手機號碼都是空號,我找不到他們,家沒了。”徐伯說。
  2008年,生活無著的徐伯開始流浪。他不乞討,平日里靠撿破爛維持生計,多的時候一天能掙30—50元不等。他一路拾荒,累了就在街邊坐下。好心人路過,會跟他搭話,買飯和送衣服給他。
  若不是近日廣州氣溫驟降,他的生活軌跡還是在三元裡的立交橋底和北京路商業街之間循環著。他早上從立交橋底出發,步行到北京路一帶撿破爛,晚上再回到橋底“蝸居”。
  “天冷,下雨,我的腰病發作,走路很困難。受不了凍,我想到了住進救助站。”徐伯指著拐杖和大衣,說自己身上的裡裡外外都是救助站給的。
  在徐伯住的103房,擺著10張單人床鋪,有被子和毛毯,房間內還有供暖設備。這些都是入冬以來救助站準備的禦寒物資。每天,工作人員都會對房間進行消毒,確保居住環境衛生、舒適。據廣州市救助站市區分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儲備了足量的禦寒物資,確保流浪人員入站“不受凍、不挨餓”。
  “救助站是個很人性化的地方,工作人員很關心我的身體狀況,能治療基本的小病,讓我心底裡感到暖和。”徐伯說。
  2年前,徐伯突發一場大病,住院40多天。徐伯說,那段時間特別想念自己的兒子,每天醒來都希望能看到他。“我的最大心愿是在有生之年見到兒子,這樣死也瞑目。”
  像徐伯一樣得到救助的流浪人員還有很多。“救助工作是以人為本、關愛弱勢群體的兜底工作。”廣州市救助站市區分站相關負責人說,“‘托底線,救急難,保民生,可持續’,為生活在城市邊緣的弱勢群體提供救助,讓流浪人員感受到城市的溫暖。”
  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瞭解到,自12月1日廣州大幅降溫以來,廣州市民政部門迅速行動,開展寒冷天氣應急救助。廣州市救助站市區分站每天安排流動救助隊伍分班次到城區主幹道、天橋下、地下通道等場所進行巡查,勸說動員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站避寒。重點做好夜間巡查街頭救助工作,加大巡查頻率和範圍,確保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及時得到救助保護。對不願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員,發放禦寒衣物、食品,並告知詳細的救助聯繫方式。
  從12月中下旬開始,廣州市將開展冬季街面聯合救助專項行動,採取市區聯動、跨區聯動、屬地負責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廣州市民政局已發出通知要求各區、縣級市民政局及時補充儲備救災物資,完善應急庇護場所設施,做好困難群眾防寒保暖工作,當氣象部門發佈橙色以上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後,立即開放轄區內應急庇護場所,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臨時庇護。
  圖:南方日報記者 郭智軍 文:南方日報記者 李強 實習生 江東波 通訊員 文燕媚  (原標題:寒夜裡的溫暖救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g42lgmmi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